袁艾:《“沉默”在古代中国的作用及其践行——从<晏子春秋>谈起》

清华哲学Colloquium学术报告回顾:

袁艾:《“沉默”在古代中国的作用及其践行——从<晏子春秋>谈起》

2021年3月13日下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助理教授袁艾博士在清华哲学Colloquium上报告了题为《“沉默”在古代中国的作用及其践行——从<晏子春秋>谈起》的最新学术论文。

论文提要:

本文试图突破“默”、“言”二分的范式,重新探讨“沉默”(silence)在古代中国的作用及其践行。从《晏子春秋》出发,本文旨在论述“沉默”的功能及对待“沉默”的态度。近年来,西方学界已经逐步认识到“沉默”并不意味着缺乏意图与思想内涵。相反,“沉默”的修辞和交流作用已经被广泛揭示,并应用于不同领域。反观学界对古代中国“沉默”的研究,学者的兴趣大量集中在道家哲学对“不言之教”的讨论,将“沉默”视为对道最直接、最自然的把握方式,认为沉默的体证方式摆脱了描述性和分析性语言的局限。从这一意义上说,沉默被理解为与言说对立。也因此,“沉默”的修辞作用和践行尚未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通过探讨“沉默”在修辞,情感,政治和道德方面的作用,揭示“沉默”的功能及其践行。本文追问的问题包括:中国古代思想家如何理解“沉默”的行为?古代中国对“沉默”的态度是什么?“沉默”如何成为一种道德行为?“沉默”如何在劝谏中发挥作用?又如何运用于政治话语?“沉默”如何吸引读者与听着的注意并与之沟通?“沉默”如何让参与者有时间进行沉思、反省并达成一致?“沉默”与情感状态又是如何相关的?通过对《晏子春秋》的对话、叙述和争论的考察,作者指出,“沉默”在文本中是具有明确的标识性与解释性的,而且是有目的,有意义地用于说服,传达意义,并带动听者。换句话说,“沉默”绝不是自然和自发的;相反,是有意践行、精心设计并公开表现的选择,用于沟通、批评、解释和面对某些想法的。也就是说,“沉默”和言语一样具有辩论性,与语言一样具有主观性。更重要的是,对“沉默”的这一理解能够为解读《墨子》、《管子》、《论语》、《左传》等其他早期中国文本提供新的视角。

报告人简介:

袁艾 ,2018年获得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2019年加入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人文学院哲学系担任助理教授。主要从事“老庄哲学”,“中西比较伦理学”和“早期中国修辞与叙述”的研究。获得ISCP 国际中国哲学协会,SACP 亚洲比较哲学协会,以及EACP 欧洲中国哲学协会青年学者论文一等奖,二等奖。

相关研究:

1. “Silence in Early China,”EarlyChina44.即将于2021年发表.

2. “Laughter in Early China,”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即将于2021年发表.

3. “Timeliness in theHuainanzi,” inDao and Time-Classical Philosophy, edited by Livia Kohn, Saint Petersburg: Three Pines Press, 2020: 177-193.

4. “Courage and Well-Being in theZhuangzi,” inScience, Religion &Culture, guest edited by Owen Flanagan and Wenqing Zhao, Vol.6, no.1, 2019: 85-95.

5. “If Moral Experts, What Do They Tell Others? Answers for Dilemmas from Early ChineseExpertise Zhuangzi and Confucius,”inMoral Expertise: New Essays from Theoret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s,edited by Jamie Carlin Watson and LauraGuidry-Grimes, New York: Springer, 2018: 143-156.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