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九) | 张学智: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
2021年4月26日下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在蒙民伟人文楼B219主办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第九讲。主讲人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智教授,演讲主题为“王阳明的心学与智慧”。本次讲座由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丁四新教授主持。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圣凯、高海波、赵金刚、袁艾等老师与近百名师生一起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张学智教授讲述了自己和冯友兰先生、朱伯崑教授的渊源,以及自己的学思历程,随后开始了主题演讲。
张学智教授首先介绍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和豪杰式人格。中国古人最高的人格理想是 “立德、立功、立言”的 “三不朽” ,三个方面都有高度成就的,王阳明算其中之一。阳明早年经过多方探索,确定了读书要做圣贤的志向,而两次格竹的失败经历使其对朱子的“格物致知”说产生了怀疑,在龙场悟道后,阳明认识到内在心力的根本作用,从而确立了他 “求之于内”的心学立场。此后,阳明对“心”、“意”、“知”、“物”这几个理学范畴做了新的阐发,提出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等,进而改变了对格物致知的定义。张学智教授指出,王阳明对朱子学的出离,最重要的还是对“物”的理解,阳明所讲的“物”是主体意念的指向,格物是与意志等各种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而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性的反映活动。王阳明把德性和知性不可分割地关联在一起,并强调德性的主导地位,这反映了其强烈的救世情怀,针对的是当时的词章之习、功利之学。
接下来,张学智教授对王阳明的核心学说“致良知”进行了阐发。“致良知”具有两个方向:一是从内到外,即把自己天生具有的良知推致于外,使事物处于良知所代表的正确的价值方向的规正、范导之下;二是从外到内,即在事情上增进知识、锻炼意志、敏锐直觉、中和情感,并且锻炼将各种精神活动融为一体的能力。这样,“致良知”永无止境,良知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由此,良知也不仅仅是一般所说的“良心”或天赋道德意识,而是融入了理性、意志、情感、直觉等的精神活动总体,这也可称为“大良知”。张教授进一步指出,这样可以更好理解牟宗三所说的“良知坎陷”问题,因为牟宗三在此强调的是在价值的指引下实现知识的作用。而良知做为精神活动总体,知识本是其中应有之义。
最后,张学智教授讲到王阳明思想的特点是“知行合一”。阳明讲“知行合一”有前后侧重点不同,早年重知与行本来合一,晚年则把知行合一融入 “致良知”,是内外合一、形而上与形而下合一、功夫与本体合一的“无之不一”。并且,张教授指出,王阳明思想是对朱熹和陆九渊的综合,统合朱陆二家使“致良知”变成实践中的活智慧。
在提问环节,澳门沙金在线平台高海波老师问到:好恶是意志还是情感?张学智老师认为,好恶是意志,好善恶恶之意志可以判断是非,从而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
供稿:孟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