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8日下午,由澳门沙金在线平台、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国学研究院主办的“冯友兰中国哲学纪念讲座”第十一讲在澳门沙金在线平台蒙民伟人文楼211会议室举行。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戴卡琳(CarineDefoort)教授发表了题为“解冻‘正名’的现代观念——从康有为到胡适”的主题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温海明教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丁四新教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刘奋荣教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金岳霖讲席教授谢立民(Jeremy Seligman)、中山大学哲学系廖钦彬教授、澳门沙金在线平台袁艾副教授出席了本场讲座并与谈。本次讲座由丁四新教授组织,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张馨予博士后主持了主题演讲和与谈环节。
主讲人简介
戴卡琳·教授
讲座伊始,张馨予博士后首先对主讲人戴卡琳教授以及出席的诸位学者进行了介绍。戴卡琳教授是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于中国早期思想及其当代诠释的研究,曾担任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当代中国思想》(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主编。
戴卡琳教授是国际汉学界研究先秦诸子及现当代中国思想的著名专家,尤以研究《墨子》而享誉学林。近十几年来,戴卡琳教授出版了个人专著《鹖冠子:从论辩学的角度来解读》,合著《墨子作为一部发展的文献:在中国早期思想中的不同声音》等4部书籍,发表学术论文《西方人对〈鹖冠子〉的兴趣——自然法的普遍性》、《〈太一生水〉初探》、《“中国哲学”——正名之辨》等数十篇。
讲座纪要
戴卡琳教授的讲座以现代“正名”观念的诠释为中心。现代学者在研究孔子思想时,往往将“正名”视为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几乎所有的《中国哲学史》类的著作都专辟一节讨论孔子的“正名”,已经出版的关于“正名”的专著已有几本,相关的论文更是数不胜数。一般来说,广泛的讨论说明“正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空间。但是戴卡琳教授敏锐地发现现代学者关于“正名”的诠释共享了相似的论述框架和诠释逻辑,这意味着现代“正名”观念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凝固。戴卡琳教授旨在通过考察康有为、胡适的正名诠释及其在现代“正名”话语形成中的作用,以融化已经凝固的现代“正名”观念。
首先,戴卡琳教授将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解冻”(Unfreezing)概念运用到哲学史的研究中来。“解冻”是指用思想之暖风来融化已经“冻结”(frozen)成为冰块的某些观念。戴卡琳教授认为现代的“正名”观念正是一个已经被“冻结”的观念。出于方法论的自觉,戴卡琳教授表明自己无意参与哲学意义上对“正名”观念内涵的诠释与讨论,而是试图通过对思想的清理,进入观念内部检视其在现代被诠释的历史。
随后,戴卡琳教授提出了现代“正名”诠释的六个家族相似特性:(1)对《论语》“正名章”的完整引用;(2)强调“正名”在孔子及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性;(3)将《论语》中其他语录与“正名”相关联;(4)将其他早期文献中的论述与孔子“正名”相关联;(5)强调诸子关于“正名”的论述与孔子其他思想具有理论上的连贯性,构建了“正名”的完整叙事;(6)现代“正名”观念与传统表述存在既割裂又重塑的关系。与之相对,戴卡琳教授指出从汉代到清代的“正名”诠释则具有片段、零散、不成系统等特征。
对“正名”的现代特性作出界定之后,戴卡琳教授着重考察了康有为对现代“正名”话语的构建作用。戴卡琳教授指出,康有为关于“正名”的诠释虽然具有某些传统的特性,但提出了许多具有革新意识的诠释,是现代“正名”诠释模式的萌芽。具体而言,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对《论语》“正名章”进行了完整的引用,并且强调“正名”在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重要性——正名是孔子改制的必要手段。康有为还通过文献征引与互证,构建了一条逻辑贯通的以“正名”为中心的儒家政治哲学语脉。总而言之,戴卡琳教授认为康有为对“正名”的解释具有了现代特征。更进一步,戴卡琳教授认为康有为关于“正名”的诠释对胡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后者是真正塑造了“正名”诠释现代范式的关键人物。胡适完整引用了《论语》“正名章”,将《论语》其他语录乃至其他早期文献的相关论述都聚合在“正名”观念之下,并论述了孔子的“正名”之于先秦诸子的先导作用,基于整体的视角将孔子的正名思想提升为“正名主义”。戴卡琳教授通过比较了康、胡二人的异同,指出胡适的诠释模式很可能受到康有为的影响,而当代学者对“正名”的理解又普遍受到胡适的影响。
最后,戴卡琳教授又对“解冻”的方法论进行了解释。她的目的不是参与现代学者关于“正名”的争议,也不是探寻孔子“正名”的原意,而是站在现代的诠释传统之外来考察这一传统的来龙去脉。思想观念的“解冻”虽然将确定的观念变得不确定,但是也开启了新的思想空间。
在与谈环节,诸位专家学者一致对戴卡琳教授的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丁四新教授认为胡适所开启的从名辩角度诠释“正名”的范式受到了西方哲学的影响,不符合“正名”即“正名分”的原意,而戴教授的“解冻”对于反思胡适传统具有重要意义。温海明教授肯定了戴教授“诠释即建构”的观点,认为胡适等人对“名”的重视有时代的因素,而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超越胡适的诠释。刘奋荣教授认为戴教授站在中国现代传统之外进行审视和思考,这种视野的转换对“做哲学”而言非常重要。廖钦彬教授表示戴教授希望从“诠释”的角度探究胡适等人对“正名”的诠释,与中国学者试图探究作为“事实”的“正名”出发点不同。袁艾副教授从“知识正义论”的角度认为戴卡琳教授“解冻”的方法论可以使我们反思传统,进而发现主流之外的声音。
诸位专家学者也就一些观点与戴卡琳教授进行了讨论。丁四新教授指出戴卡琳教授对现代“正名”观念的解构带有怀疑主义的倾向,没有导向对孔子“正名”原意的探寻。丁四新教授还进一步说明了自己孔子“正名”的理解。戴卡琳教授表示自己的工作是描述现代“正名”观念的生成,并不判断各种诠释的对错。温海明教授认为戴教授试图论证康有为的“正名”诠释对胡适的影响,但是事实上这种影响可能比较弱。戴卡琳教授认为,胡适将《春秋》视为孔子“正名”体现的观点便是受康有为《孔子改制考》的影响。最后,廖钦彬教授就“诠释与事实”的张力问题与戴卡琳教授进行了探讨,并从日本哲学的角度说明在“解构的基础上建构”的重要性。
讲座参与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