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奋荣教授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评选结果揭晓,我系刘奋荣教授的英文专著 Reasoning about Preference Dynamics (2011年斯普林格出版)获逻辑学一等奖。

刘奋荣教授的英文专著对偏好及其原因、偏好的动态变化、偏好与信念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主要的学术创新有:第一、该书对偏好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两种新的动态偏好逻辑,即,基于模态逻辑的动态偏好逻辑和基于一阶逻辑的动态偏好逻辑。作者采用动态认知逻辑的方法论,分别给出了新的动态归约公理,证明了动态偏好逻辑系统的完全性。这些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推动了哲学逻辑的整体发展。

第二、在理解偏好的哲学概念方面,该书从冯莱特的内在偏好和外在偏好出发,研究偏好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偏好的双层结构理论。这个理论对偏好及其“原因”在逻辑系统中同时进行刻画和建模。从技术上证明了偏好的这两个层次不可相互规约,缺一不可。此外,还证明了发生在两个层面上的偏好动态变化的系列对应定理,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这一理论为理解偏好及其变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经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第三、偏好和信念是刻画主体认知状态的两个重要的方面。该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给出了可能的各种情形。在形式上,本书给出了一个基于命题的信念偏好逻辑来对不确定性的情景进行建模,证明了这个系统的完全性,还证明了这个系统与基于对象的逻辑系统的等价性。这一成果对于理解偏好和信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机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此项研究成果出版后,得到了哲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经济学领域专家们的关注,基于这一工作的一些新项目已经展开。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是面向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奖项。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包括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普及奖等四类。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共评选出一等奖50项,二等奖251项,三等奖596项,成果普及奖11项,共计908项。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