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澳门沙金在线平台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联合主办的“佛教与东亚文化”工作坊第一期“涂尔干宗教社会学与汉传佛教社会史研究”在澳门沙金在线平台新斋154室举行。澳门沙金在线平台圣凯教授、朱东华副教授,中国社会科院社会学所何蓉研究员出席。
在启动环节,圣凯教授阐释了工作坊的主旨:立足于汉传佛教史社会史研究,对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方法进行综合讨论。何蓉研究员指出,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明宗教现象有自身的局限,社会学者要有跨学科的视野,因而此次工作坊不仅要介绍涂尔干的宗教社会学理论,更要推动宗教社会学与佛教研究领域内其他学科方法论的交汇。
演讲与讨论环节围绕三个主题进行。第一个主题是“道德的起源与变迁:涂尔干的原始宗教研究”,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陈涛助理研究员发表主题演讲,从原始宗教研究的意图、早期宗教研究(1885-1897)、集体表象视角下的宗教研究(1897-1912)三个方面,围绕从社会形态学到集体表象理论、从风俗到道德理想两条主线,对涂尔干的宗教研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第二个主题是“涂尔干的宗教研究:论题及用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系李英飞发表主题演讲,立足于《涂尔干全集》的整理工作,从文本内部出发,以缜密的文本解读方式对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核心论点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介绍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出版后的影响。
第三个主题是“社会学‘燕京学派’的佛教研究——以田汝康为例”,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杨清媚副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以个案研究为中心,对燕京学派中田汝康的佛教田野调查进行了详细、全面的分析。特别是佛教在地方社会层面的运转情况(仪式、巫术、经济),展现出与传统思想研究不同的图景。
在讨论环节,现场师生就宗教中集体表象与个体经验关系、涂尔干对神圣与世俗的界定、宗教社会学与宗教人类学方法差异、佛教在社会运转中的边界等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
本次会议以经典作家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为案例,通过研究实例的反思与辨析,在交互中明确宗教学、社会学的各自特色、边界及可能拓展的交互领域,在研究方法与问题视域等多个方面启发“佛教与东亚文化”的系列研究。通过工作坊形式,在实践中培养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与实际研究能力。